親子天下3月2015第65期 暢銷雜誌2017



親子天下3月2015第65期



親子天下3月2015第65期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
親子天下3月2015第65期
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
分享給你們囉!





親子天下3月2015第65期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直銷世紀2.3月2016第278.279期(合刊)







現代保險4月2016第328期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  • 克服「棄英潮」
    把英語當能力,別當考科
    在台灣,英語教育一路追趕超前,但首屆會考結果顯示,全國三分之一考生英語成績只有「C」,拿到「待加強」。
    十歲、十四歲孩子從快樂學習過渡到單字記憶、文法,往往卡關。學英語的兩大關卡如何超越?
    文│王韻齡攝影│張緯宇

    近十年,不僅政府加碼投入中小學英語教育,家長投資更是可觀。「學英語」一直是台灣國中小家長長久以來的教育投資全民運動。
    一位在桃園市經營國中文理補習班的業者觀察,當地大約七成家長,從孩子小學三年級開始,就幫孩子報名美語補習班。
    學生提早學英語,持續加碼補英語,都會區公立學校的課程被迫加速。在台北市內湖區的一所公立小學,學區內學生英語程度普遍都搶先在學校進度前。學校不得已,全面直接跳教高一個年級課程。也就是小學二年級用三年級的課本,三年級用四年級的課本……
    但是這樣加碼投資的成果,似乎不如預期。
    三分之一國中生英語「待加強﹂
    教育部將國小英語教育全面向下延伸至小學三年級,到今年剛好滿十年。但是,去年十二年國教上路,首屆會考結果顯示,全國三分之一考生英語成績只有「C」,拿到「待加強」。
    英語學習投資大,效果卻不好,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
    四年前開始,在台東縣推動「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」的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超明觀察,台灣中小學的英語教育提早起步,但是學生放棄的時間也提早。陳超明指出,在中小學的英語學習上有兩波難關,被稱為「棄英潮」,分別發生在小五(十歲)和國中八年級(十四歲)。這兩階段學生面臨英語學習的兩大轉型期,跨不過去就會提早放棄。
  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中小學英語學習關卡,是父母和老師的眼前挑戰。根據今年一月《快樂工作人》雜誌引用的〈全球人才解密報告〉(Decoding Global Talent)分析,現代年輕工作者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,出國工作的意願非常高,台灣的比率更高達八八%,遠超過全球平均值六四%。
    下一代的孩子要有能力出國工作,英語溝通力就是最基礎的關鍵。今年的會考開始加考英聽並正式計分,也反映著學習英語後,能不能用出來的「實力」,愈來愈被重視。
    身為大人的我們,其實很多人內在裡都有著「英語恐懼症」,不願意看到孩子複製失敗的經驗,正如許多大人老是擔心孩子長不高,只好遍尋有效的「轉骨方」,希望小孩吃了就能快速的長高長壯。
    學習英語如果卡關了,有沒有好用的「轉骨方」呢?
    正視十歲、十四歲「棄英潮」
    首先,父母應該認識兩波英語學習放棄潮的形成原因。為什麼在小學階段十歲左右,會遇到第一波卡關期?
    這個階段最大的轉變,就是英語開始從一種趣味的「才藝」式,轉化成為必須考試的學科學習。
    近年來從高中英文跨足到兒童英語的補教名師徐薇分析,學校不管是從小一還是小三開始上英語課,一開始都是唱唱跳跳、玩遊戲。到了小五一定要背單字,很多小朋友就會無法適應。
    家有兩個孩子的高雄市後勁國中英語老師李貞慧更發現,這一代孩子從小三開始上英語,一、兩年過後,就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開始放棄,這放棄潮比過去國中學英語的年代來得更早。有些孩子雖然從幼兒園就開始上兒童英語,講起英語琅琅上口,而老師們在教法上強調「寓教於樂」,「但是,關鍵問題就出在『教』太少而『樂』太多,普遍基礎都不穩,」李貞慧分析。
    到了國中,學校英語課程再次從頭開始,有不少學生因為早就學過容易輕忽,往往上了八年級,就會遇到第二波卡關期。
    不但是國小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,到了國中繼續放棄;很多國小學得不錯的學生,到了國中一開始面對簡單的課程,怠惰了進度,很快進入抽象複雜的文法學習,也變成跟不上。
    在教學現場不難發現,不少學生剛上國中七年級,還可以勉強靠著強記過關;但到了八年級,單字增量又加入複雜的文法概念,很可能就進入第二個卡關期。
    桃園地區一家補習班業者分析,英語科在七年級升八年級普遍會發生銜接上的問題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    1七年級的英語課程跟小一學習注音符號狀況類似。大多數人已經在小學上過幾年兒童美語,覺得七年級程度太簡單而無聊,於是自動跳過。但七年級英語是重要基礎,老師一旦加快速度,或者學生忽略不讀就慘了,八年級馬上銜接不上。
    2八年級教材難度加深,一下子跳到動詞三態、形容詞子句等變化太多、跟中文思考邏輯完全不同的句型。邏輯組織較慢的孩子,沒辦法自由切換,一課又一課進度一直壓上去,學生強記死背到最後,全部亂掉,跟不上老師的進度,導致自我放棄。
    三觀念陪孩子跨越關卡
    總體來看,要幫助孩子度過中小學英語學習的卡關期,家長和老師應該重建三個觀念:
    1不怕「沒教完」,只怕「沒學會」
    陳超明認為,國內英語教育的核心問題,在於一直把英語當成一個考科,所以總是擔心「沒教完」。但若是將英語當成能力,態度則不再是把知識教完,而是讓學生學會。
    「就像我們學開車或游泳,教練是不是只講五分鐘,就給大家去操作、練習?然後再從旁指導。如果整堂課都在講開車的原理,然後叫學生回家自己多練習,你想,有可能學得會嗎?」陳超明形容。
    他在台東的七所國小,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學創新實驗。過去台東偏鄉有高達四成的小六畢業生,寫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,為了從根救起,他以「減法學習」為主軸,先挑出小學階段一定得學會的一百二十個單字,慢慢教給孩子。
    既然不是每個人將來都要當英語系教授,也就不用所有人都得學會艱深的單字或文法,先以日常生活能溝通為目標,多開口練習;當學生找到學習的成就感時,會自動要求學更多,此時許多網路資源、學習平台都能派上用場,學英語就不會再是一件苦差事。
    2保持動機 、「持續學」最重要
    語言學習不進則退,空中英語教室副總經理蔡介士強調,學英語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練習,可以固定在半小時的通勤時間裡聽一段內容,讓自己的「英語耳朵」保持打開的狀態,所有的英語訊息也才能聽得進去,這樣,「它就變成你自己的語言了」。
    「一切從聽力開始,」蔡介士說。《空中英語教室》雜誌向來不教太多文法,只想教大家如何使用英語,和世界溝通。
    經營「小茉莉親子共讀」臉書粉絲頁的顏銘新則認為,每天固定一段時間讓孩子安安靜靜的看繪本、讀小說,文字與畫面之美自然對孩子產生強大的吸引力,學習就在一點一滴中發生,養成習慣後,父母根本不需要去勉強孩子「讀英語」了。
    3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入手,親子共學效果大
    目前幾乎全台所有國中都採用坊間的英語廣播雜誌,做為課外補充教材,原因即在於制式的課本內容缺少變化,很難吸引人;雜誌卻具有流行性和時事感,用生活化的素材談科技、音樂等青少年會感興趣的元素。
    陳超明認為,學英語可以輕鬆一點,有時候家長眼中的「閒書」,反而孩子最有興趣讀,因此不管是愛情、科幻小說,只要孩子願意打開來接近英語,都可以鼓勵。
    英國文化協會處長賴信元,曾經徹底放棄英語,到了二十八歲才開始認真學英語,天天把自己浸泡在全英語的環境裡。如今英語成了他的專業,和英國人用英語溝通,一點都難不倒他。「不管何時何地,只要想學,一定有機會學好英語」,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。
    單純的學英語,其實可以很好玩。不論大人、小孩,每個人都有機會為自己設定目標,不管是為了一年後要出國自助旅行、聽懂一首英文歌,或只是想要在國外的露天咖啡座,自在點杯香草拿鐵……有了明確的目標激勵,然後用最簡單的學習方式,持之以恆努力下去,最後就會看到成效。
    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,找到英語學習之道吧!

















用英語打開人生藏寶箱
文∣陳雅慧

印象很深刻,從國中開始學英語,苦讀了六年。學習過程中,英語如同地理和歷史一直是個「科目」和考試素材。
直到升上大一,第一次有機會和外國老師用英語「聊天」,到現在,都還記得那次「用」英語溝通的經驗。彷彿發現一把始終鎖在保險櫃裡生鏽的鑰匙,是真的可以打開藏寶箱……那種驚異和不可思議的心情到如今都難以磨滅—「哇!原來我說的英語,真的有人聽得懂……」
是的,英語真的很重要。
面對未來,英語更不該只是一個重要的「科目」,而該是一種可以用得出來的「實力」。
到底要怎麼讓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?又怎麼讓孩子可以擁有這樣的實力?
隨著家庭教育和政府政策對於英語學習的重兵集結,但下一代孩子的英語力,似乎並沒有隨著大人們的重視和投資成正比提升。
三月號封面故事「飛越10歲.14歲英語學習關卡」,負責這個封面故事的資深撰述王韻齡很神準的描繪:「『英語力』和『長高』,是台灣父母永恆的擔心,投資從來不手軟。」
但是,這次封面故事的採訪過程中,我們卻看到放棄學習英語的時間也一起提早。專家貼身的觀察,在小學五年級(十歲)和在國中八年級(十四歲),有兩股「棄英潮」。中小學的英語學習,在這兩個階段,因為教學方法沒有順利銜接,對於學習效果的期待有落差。很多學生很容易在這兩個時間點放棄學習。
孩子愈早學英文卻愈早放棄,這樣的結果,真的讓父母感到挫折和焦慮。將近兩個月的採訪和觀察,兩位資深撰述王韻齡和李宜蓁沉澱出兩個重要的觀念—要讓孩子未來可以透過英語看到更大的世界,身為父母可以做的兩件打底的工夫:第一是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興趣;第二則是呵護對英語的好奇和興趣。
台灣的父母,許多人自己都患有「英語學習恐懼症」。因此在孩子英語學習歷程上,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好會「拖累」孩子的程度,把英語課程外包給補習班或是老師。
這樣的做法忽略了在孩子國小階段,可以培養英語親子共讀的第一次機會。在家裡,親子共讀不需要拿很嚴肅正統的英語讀本或英語雜誌,任何孩子有興趣的繪本和各種領域的英語素材,只要能激起學習興趣都可以,父母自己的態度比程度更會影響孩子英語學習的熱情。
培養英語閱讀的興趣,讓孩子嘗試用英語連結一個奇妙和有趣的未知世界,就有機會讓孩子對於英語學習保持不輟的動機。只要學習的動機一息尚存,什麼時候願意開始,都還來得及。
到底這兩個重要的觀念可以怎麼在生活和教養中落實?十歲和十四歲的「棄英潮」形成原因是什麼?如何幫助孩子度過?達人的經驗、專家的建議和各種學習資源,都在三月號的《親子天下》。







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
    momo購物網折價券
  • 刊別:月刊


  • 級別:普遍級




  • 出版社:天下雜誌
  • 出刊日:2015/2/28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• 語言:中文




親子天下3月2015第65期



arrow
arrow

    strickcmpp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